創校維艱
陳校長之領導及承擔
蓽路藍縷建設指南山麓
民國43年復校之初實與創校無異,一切規模從頭開始,既無校地也無校舍,雖有第一年籌備委員會與隔年教育部之經費150萬元支持,但到了12月已出現87,500元之赤字。民國45年經費困難,為了向木柵農民租用與徵購土地、建校舍,經教育部之囑,向清華大學洽商50萬經費周轉,經過波折與努力,校地得以逐漸擴充。
陳校長任內完成10多棟重要建設,包括從復校之初的一層平房辦公室「莒苑」開始、民國45年建圖書館「志希樓」、辦公大樓「果夫樓」,民國47年底落成大禮堂「四維堂」,民國48年建成「體育館」、學生宿舍、餐廳、行政辦公大樓、禮堂、操場等。除此之外,陳校長任期間初步制定完成學校的學則、組織、學生之管理、輔導、獎懲等規程、簡則、辦法等,使政大具備院、所、學系、行政組織、設備等架構,成為一所完整的大學,能有此成就,陳校長功不可沒。
風雨中領航政大與師生共患難
政大地處木柵窪地,流經道南橋的河水,颱風來襲時,常因湍流不及而湧入政大校區,復校之初常受颱風侵襲洪水氾濫所擾。
民國48年7月15日,畢莉颱風挾帶著280公厘的兩量,在短短7個小時內,使臺灣北部6縣市災情嚴重。政大在晚間9點以後對外交通、電力中斷,木柵鄉水位高達25公尺,黑暗中洪水入侵校園,12點左右淹沒了整個政大校區,剛完成的大操場汪洋一片。